|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俄羅斯: 澤連斯基會把整個頓巴斯地區交給俄羅斯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安東·尼爾曼


烏克蘭能源專家

烏克蘭問題近期再次迎來了轉機,俄美之間的接觸讓終戰的可能性終於不再停留於紙面上。


一切都來源於美國總統特朗普(专题)的又一次態度轉換。在聽取了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訪問莫斯科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的情況匯報後,他又從近期的“反俄”轉到了“理性”。

面對媒體提問,特朗普展現出其一貫的、充滿矛盾色彩的誇張風格。他對幾個關鍵問題的回應要點如下:

1. 他形容普京與威特科夫的會談“極具建設性”且“取得重大進展”。但他同時謹慎地表示這尚不能稱為“突破”,並強調此類工作已持續多時。

2. 盡管美國烏克蘭設定的最後期限臨近,烏克蘭沖突的最終解決仍需數周才能明朗。目前前線的戰斗還在激烈進行,沒有停火的跡象。

3. 他提及圍繞烏克蘭及全球局勢的“極其嚴肅的談判”正在進行。但同時,特朗普宣布美國已對印度(专题)商品實施制裁(提高關稅),並警告可能對俄羅斯的貿易伙伴實施新的二級制裁,暗示“未來將看到更多”。

4. 特朗普表示,若能在烏克蘭問題上達成協議,華盛頓會考慮取消對印度購買俄石油征收的額外關稅。但他同時強調對俄新制裁仍在計劃中,具體時間表尚未確定。

特朗普透露,他與普京舉行會晤、結束俄烏沖突的“前景良好”,並且提及與澤連斯基也有接觸。

峰會的貓膩


特朗普的系列表態充滿內在矛盾性。這如同一個悲觀主義者與樂觀主義者對同一事實的迥異解讀,前者關注困難與缺失,後者則強調機遇與優勢。雖然談論的是同一議題,表達方式卻截然不同。

此前,親共和黨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曾報道稱,是普京在莫斯科向威特科夫表達了希望與特朗普會晤的意願,威特科夫隨後向特朗普轉達此意,而特朗普對會晤持開放態度,但前提是“會晤的結果是結束戰爭”。俄羅斯總統助理尤裡·烏沙科夫隨後證實,近期將是俄美總統會晤的“基准時間”。

兩國領導人釋放此類信息具有明確的意圖。特朗普顯然在塑造一種國際輿論氛圍:他是主要的“和平締造者”。為實現和平,他將不遺余力,包括向俄烏施壓,迫使雙方重返談判桌並達成停火。


這是一種精明的策略:一旦全球輿論普遍認可特朗普的促和能力,無論普京、澤連斯基或其他各方領導人在和平進程中實際發揮何種作用,最終光環都可能聚焦於特朗普身上,甚至為其贏得諾貝爾和平獎鋪路。

美國媒體對此的報道是:

據稱是普京建議特朗普派遣威特科夫赴莫斯科,初步探討停火條件;俄羅斯據報准備向烏克蘭及美西方提出“空中停戰”方案(即在烏克蘭東部前線設立禁飛區,涵蓋從飛機、直升機到各型無人機);為確保協議約束力,美國在先前稱需要舉行普京、特朗普、澤連斯基的三方會晤。有報道稱普京雖然對這個方案不滿意,但已經勉強同意。

報道全都指向“是普京主動尋求妥協”,西方輿論因此反應積極。他們解讀為“俄羅斯的進攻勢頭受挫,並對特朗普潛在的嚴厲制裁(可能重創其經濟)感到憂慮。”

然而,從克裡姆林宮的角度審視,即使報道屬實——是普京提議加速和談——俄羅斯方面仍可能占據主動。因為在激烈的沖突中,率先認識到局勢的破壞性、所要付出的高昂代價,並尋求和平解決方案的一方,往往體現出更深刻的認知能力和戰略智慧。這並非意味著放棄追求勝利,而是在評估可實現目標的前提下,選擇保護生命和資源的明智之舉。

歷史為我們提供了參照。19世紀克裡米亞戰爭戰敗後,俄國被迫簽訂屈辱的《巴黎條約》,甚至被剝奪黑海擁有海軍的權利。但時任俄羅斯首相亞歷山大·戈爾恰科夫親王以“俄羅斯沒有憤怒,俄羅斯正在集中精力”的名言應對。最終利用戰勝國之間的矛盾,於1871年解除了黑海海軍禁令,並在1878年收復失地。當下俄羅斯在戰場上占據優勢,其尋求和平的意願可被視為戰略主動下的善意姿態。

此外,即使是“空中停火”這類局部措施,也可能暗含對俄有利因素。烏軍目前最強的軍事力量是其迅速發展的無人機部隊,它們有效遲滯了俄軍的地面推進。若實施空中停火,雙方航空器均禁飛,但俄軍地面行動仍可繼續,烏克蘭無人機優勢將被抵消。至於完全停火,那是另一個需要艱苦談判的議題,不在討論范圍之內。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5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4 秒